手机上的兴趣社交:三种玩法,十个案例

文/ 王立娴(虎嗅实习生)


中国文化中一直不乏以酒为媒以诗会友的佳话。到了今天,这种以“兴趣”为结点的社交更是在互联网的帮助下演绎得风生水起。


传统网络社交(如Facebook)是基于”I know U“的社交图谱,多是线下社交关系在线上的直接反映或延伸,故范围非常有限;而兴趣社交则基于“I like it”展开,是直接对关注点、甚至话题的高度瞄准,“人”从对话中抽离出来,双方无需认识,这也就意味着更开放更高效的交流。PC端早有百度贴吧、豆瓣坐镇,而移动端上也不乏各种尝试,既有全新的、纯为兴趣社交打造的移动应用,也有像陌陌来往这样的、本身功能已相对成熟的应用新推出群组功能……凡此种种,已经足见这块市场的号召力。


一、 轻兴趣+轻社交:兴趣社交的擦边球

  

【主要打法】:对用户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进行标签化分类,再以兴趣标签为索引向用户进行个性化的内容推送/引导。

  

其实这类应用很大程度上做的还是特定形式内容的分享,却纷纷打上了“兴趣社交”的标签,大有赶潮流之嫌。

  

就兴趣层面来说,这类应用做的事情主要有两点:


① 对用户发布内容进行分类,关于这一块,有些应用会通过用户自定义标签的形式来完成,有些则通过后台完成。


② 给用户提供各式类别的标签。这一工作可能会在用户初次使用应用时完成,也可能贯穿整个软件的操作过程。


值得注意的是,这类应用提供的所谓兴趣标签其实更多的一种审美偏好,比如“复古”、“萌”、“日系”等,就算是给出“旅行”、“美食”、“美容”的标签,受形式所限,内容以主题相关图片分享为主。从社交的角度来看,这些应用上几乎不见有用户就某一兴趣爱好的交流,通常是对图片好看与否点个赞或评论两句。一饱眼福可以,但如果非说满足了某种兴趣需求则比较勉强。

  

【典型玩家】:


1、Nice

  


Nice的前身是个名为“KK购物”的时尚导购电商,由潮流先锋团队打造,创始人周首。相较于同样是潮流媒体+电商模式,却已完成D轮融资的YOHO,潮流先锋无疑是个青头小子。在2013 年 7 月 30 日上线的两周后,“由于市场环境的因素决定转型”,“KK购物”出走电商圈,Nice得以诞生。


作为一款图片社交产品,Nice远未达到“Instagram”的流行程度,但其以“图片+标签”式玩法的微创新倒也在图片社交中显得别具一格:

  

——用户可以在照片上打上各种标签,然后将这些打上标签的图片和好友进行分享;

——也可以通过点击标签发现其他更多感兴趣的内容。


该产品在2014年6月引入“聊天”功能后,实现了聊天的场景化,从单纯的图片分享向社交跨近一步。

  

目前,Nice已经完成B轮2000万美元融资,由H Capital领投,VY Capital、经纬和晨兴跟投。

  

2、哈图



听名字就知道,这同样是一款以图片为主要表达方式的社交应用,不过冠以“哈”字,多少有点搞怪的意思。

  

哈图自带的相机功能可并不是为了还原真实,也并非各类美颜相机的美化功效,而是以VR+AR实现超现实摄影:用户通过自定义,将虚拟图案与现实拍摄照片进行仿真合成,创作各种搞怪照片。

  

自2014年新版上线以来,哈图也在社交化方面做了更多尝试:恶搞好友。用户可直接对好友的照片进行再创作以实现各种形式的互动,还可以将照片生成拼图、华容道等图片类游戏;此外,哈图还推出了兴趣图谱,用户可得到基于自身兴趣而推荐的个性化内容,并关注相应的兴趣达人。不过就现在的情况来看,大家更多的是把哈图当做是制作创意照片的工具,更倾向于将作品分享至更主流的社交媒体,而哈图社交应用的身份则显得有些尴尬。

  

这款由女程序员 Leody 开发的应用最近已经完成Pre A轮融资,而在图片社交选手众多的当下,哈图想要成功突围,把路走长走稳,显然还需要更多的努力。


3、耍大牌

  


同样把玩着悬浮标签和贴图的还有这位。这款聚焦于名品大牌的应用也在努力耍出自己的范。用户通过上传照片,添加悬(炫)浮(富)标签,进行个性化创作和内容分享。所添标签则作为兴趣结点连接更多的相关内容,当然,绝大部分是关于品牌的。“大牌话题”一栏则精选各种与品牌相关的话题,用户可根据自己所喜爱的品牌进行内容查看及讨论。


与Nice和哈图不同的是,耍大牌的另一只脚还踏入了电商领域。在“发现”中“大牌商店”一栏,用户可在线上预订大牌商品,再到线下制定专柜提货。

  

可见,兴趣社交似乎只是“耍大牌”集纳用户的手段,最终的目的在于高效促进线下消费的商业渠道。大有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意思。

  

“耍大牌”已获得了来自真格基金数百万人民币的天使投资。


二、 轻兴趣+重社交:结四方好友,不止于神交


【主要打法】:结合LBS,延续贴吧、豆瓣小组、QQ群的优良传统,在独立应用下创建多个兴趣群组,线上对话对组织线下兴趣活动起到支持作用。

  

采用这类打法的产品,追求的是尽可能的涵盖用户更广泛的兴趣。应用内部原本数量可观的用户保证了兴趣小组的活跃度。但这种打法虽看上去颇为讨巧,但也不是谁都能玩的——它们多是那些已经积累了一定用户的社交应用老玩家。这类打法由于涉猎广泛,兴趣点分散,整体来说或是归于轻兴趣;一旦平台搭建成功,社交氛围会好于轻兴趣+轻社交,尤其是LBS功能可以将线上的轻关系延续到线下,加大了进一步沉淀用户关系的可能。


【典型玩家】:


4、微米


2013年8月,新浪社交新品“微米”的安卓版和IOS版同时上线。新浪CEO曹国伟表示微米“属于一款新的社交媒体产品,将专注于群组、兴趣小组,与微博形成互补”。

该产品是由新浪投资的一家名为杭州酷跃科技的公司研发(不过亦有报道称其源于新浪内部一个20多人的团队)的。上线2月后新浪微博基金宣布和微米团队达成协议,新浪微博基金将战略投资微米,放养的儿子正式归了家。

  

下载软件具体来看,该产品将重心集中在群组:拉拢一批大V(明星名人)做盟主集合精选联盟,形成粉丝效应;以“交友闲谈”、“聚会派对”“爱吃货”“追剧狂魔”等十大兴趣分类形成各种主题集中营;基于LBS,查看附近你所感兴趣的组群。用户可建立私聊与小组频道,支持语音、文字、地理位置等信息。不过撇去群动态分享,微米与新浪早先推出的微友(除了都姓“微”)倒是惊人的相似。


微米推出后,在新浪微博网页及客户端都有体现,都可见新浪对其的推广力度。

  

5、陌陌

  


今年5月份,陌陌推出了“总有新奇在身边”系列地铁新广告,包括跑酷爱好者“约他一起飞”、鼓手“约他闹一场”、纸模爱好者“约他当造物主”等六个系列,皆以时下流行的兴趣活动为卖点。这组由国际知名独立广告公司Wieden+Kennedy上海公司操刀的广告正式向人们告白了陌陌对“兴趣社交”的倾慕之心。

  

早先做基于LBS的陌生人社交应用,陌陌上的用户关系基本属于过把瘾就死,而重新定位的陌陌显然是想把用户关系做得更深远一些:以兴趣为集结号,可将陌生群体从线上交流发展到线下活动,亦可导入熟人关系链,在用户的粘性和拓展方面都显得颇为可行——2012年陌陌2.0便更添了群组功能,以期实现了更多人的互动;陌陌4.0还推出了“附近活动”功能,直接将线上行为衍生到线下。

  

不过或许因为“约炮”名声太过响亮,即使推出兴趣群组,在不少人眼里,也不过是新瓶装旧酒。


6、来往



2013年9月23日,阿里巴巴跳出电商业务,推出了这款移动好友互动应用,誓拼微信。早期的来往是把关键词瞄准在“熟人”、“移动”、“生活化”上的。2014年4月中旬改版后,全新版本从熟人社交中转身,敲开了兴趣社交的大门。在新版本中,“扎堆”一跃成为最核心的功能,用户可基于共同兴趣、爱好,建立起自己的社交网络。

  

目前,扎堆分成了27个大类,包括旅行、名人大腕、时尚、美食、娱乐八卦等等。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去到大类里面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扎堆,也可以通过扎堆广场直接找到自己可能感兴趣的扎堆加入。

  

截止发稿日期,来往安卓版下载量接近2000万。但从用户评价来看,大多数人还是将其和微信作比较,可见来往在兴趣社交这条路上还有很长的征程。


7、微群组与兴趣部落

(左为微群组,右为兴趣部落)


熟人社交界的大佬腾讯也来试水兴趣社交,先后推出了“微群组”与“兴趣部落”,前者已于6月正式发布,后者还处于内测阶段。

    

“微群组”是一款基于LBS和兴趣而组建群组的移动社交app。就腾讯微群组官方的产品介绍来看,这款应用就是qq群在糅合了LBS后的一个升级版,难怪有人评论说微群组“是SNG内部左右手互博的自我革命,用自己的左手(微群组)打自己的右手(QQ群),与其被别人打还不如自己打自己。”“微群组”最大的亮点在于可以迅速找到附近有共同兴趣的朋友和感兴趣的活动。但在差异化上做得仍显不够,若不狠下功夫,难保不会沦为鸡肋。

    

这边好坏尚且不知,腾讯又马不停蹄地开始了“兴趣部落”的内测,试图将相同兴趣、相近地理位置的用户聚集到一起的泛社交平台。(听上去是不是很耳熟?)目前,打开部落首页,会有包括游戏、情感、城市、兴趣等11个部落分类,每个分类下又会有诸多的主题部落,内含贴吧及相关群。相关群则依据“热门”及“同城”两个维度罗列。

    

两款同打LBS及兴趣的产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相继推出,在展现着腾讯激烈的竞争文化的同时,也在告知外界:留给兴趣社交领域的机会越来越少了。

  

三、重兴趣+重社交:垂直兴趣的小而美

  

【主要打法】:专注于单一兴趣关键词,围绕该主题,为具有特定需求的用户打造高浓度的兴趣社交平台。


这类兴趣社交应用通常精致明确,切口的窄小一方面使得它们清楚知道面对的是什么样的用户,熟悉他们的需求与偏好,所以不管是在UI设计还是内部氛围的打造方面都能对味;另一方面,也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用户的自动筛选,一般来说,专注度高的兴趣软件吸引的用户对某一主题的热忱也相对更高些,对于平台上高质量的内容产出有了一定的保证,而这又是垂直兴趣社交应用形成用户粘性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兴趣主题都适合做“垂直兴趣”,关键要看所专注的兴趣点是否能保证长期可持续的行为。


对兴趣主题及用户群体的高度专注也意味着用户数量的相对有限,但是一旦吸引了一定量的用户,其忠诚度是非常有保障的;而在变现方面,精准的用户定位方便了商家有的放矢,显得大有可为,当然,这也是在不影响用户体验的前提之下的。


【典型玩家】:

8、虎扑体育

  


你如果是一个资深篮球迷,不可能不知道虎扑网,这个2004年成立的网站已于今年7月完成了C轮融资,金额达1亿人民币。而在2012年,虎扑体育Android、iphone手机客户端上线,标志着这一PC端的垂直兴趣大头进军移动互联网领域。

  

再来看这款应用。新闻一栏提供各大赛事、球星的及时资讯,用户就资讯内容展开场景化讨论;社区一栏,围绕体育主题分设NBA、CBA、足球、运动装备等7个版块,每个版块又包含用户创建的各种群组,用户围绕相关主题展开讨论。而对于兴趣主题的高关注在讨论组也得以体现,一般来说,与主题无关的帖子是很难在上面存活的。在个人主页,用户可以选择主队,自表属性的同时也方便寻找队友。

  

不过就目前来看,该款应用存在着不少诸如闪退、系统崩溃、图片无法正常显示能问题,要优化用户体验,该软件还要不断完善。

  

9、画友



由杭州快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一款美术社交产品,将目标受众定位在美术生、教师、画家、画室/画廊、美术工作者/爱好者,于2013年6月上线。目前来看,该款应用内分5个版块:画友圈、画友、发布作品、广场及个人。在画友圈,用户可以浏览画友们发布的作品(基本上都是原创),亦可对作品进行打分、评论。一般来说,点评内容多从专业角度出发,讨论作品的构图、色彩等,这点与一般的图片分享是不大一样的。

  

而在画友一栏会依据画室及坐标为你推荐画友,个人一栏还可选择身份(高中美术生、初中美术生、大学美术生、美术教师、美术爱好者),针对美术高考生还有“美术高考倒计时”的服务。

  

整体来看,这款应用在兴趣的集中度上做得上算不错,但用户活跃度方面尚嫌不够,广场一栏的开发的更是不够,若能定期举办一些绘画的线上或线下活动,或许能更好。


10、Amino系列


最后来说款国外的产品。腾讯推出的“兴趣部落”是贴吧加QQ群的结合产物,而来自Techstar的Amino则将贴吧玩得更疯狂:一个兴趣主题吧就是一个App,是否有点意思?当然,成为App也并非无条件,用户可以成立主题社区,当人气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方可出个App。Amino现在已经有动漫、我的世界、虚拟空间、电玩游戏、美食等13个独立的App,40% 的用户已经加入了 1 个以上的社区。Amino依据社区主题,将自身拆分成了多个垂直的兴趣社区,相较于传统贴吧,根生于移动端口的Amino则更为轻便实用。这个创业团队刚获得由合广投资(Union Square Venture)领投的165万美元融资。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兴趣社交有“i like it”的逻辑,那Yo呢?点击“阅读原文”来看《史上最无聊社交应用Yo值得百万融资吗?》。


本文从本博客微信公众号一键转载,微信号:(shanmaome)